新能源行业的发展,让电动车充电桩数据成为“必争之地”。
无论是充电网络的建设方、地图导航平台,还是做数据分析的团队,都需要实时掌握桩点分布、空闲状态、价格与服务时段。
问题是,大多数充电平台都接入了 Cloudflare。结果就是:
- 请求不是 403 Forbidden,就是跳转到五秒盾;
- 高频查询还容易触发 503,数据断档。
很多团队陷入两难:数据必须要采,但采集任务一旦卡住,整个监控体系就失效。有没有办法在合规前提下,找到一个稳定的解决思路?
为什么充电桩场景格外难
- 地理强相关:同一请求出口,可能命中全国上万个桩点;Cloudflare 会认为“异常”。
- 实时性高:桩位是否空闲、是否故障,每分钟都可能变化,请求频率天然偏高。
- 结构复杂:页面前端渲染、接口异步调用,普通请求库经常只能拿到“空壳”。
这就意味着,单纯依赖代理池或者简单的伪装,很难撑住。
常见但不够的尝试
- 自建代理池:短期内可行,但代理掉线率高,IP 信誉不稳。
- 请求头伪装:UA、Cookies 再像浏览器,也过不了 Turnstile 验证。
- Puppeteer 集群:模拟浏览器确实能拿到数据,但成本太高,几千桩点就让服务器吃不消。
- 开源绕过库:大多版本落后,更新追不上 Cloudflare 的节奏。
结果就是,团队花了钱,也花了时间,却没换来稳定性。

可行的解决思路
这个时候,代理 API 的价值凸显出来。以穿云API为例,它能在采集充电桩数据时,解决最棘手的问题:
- 自动处理五秒盾与 Turnstile:开发者无需再研究验证逻辑。
- 返回最终源码:不再停留在验证页,直接获取 HTML 或 JSON。
- 地域灵活:支持自带代理池,或接入你自己的住宅/4G 代理。
- 高并发支持:几万桩点并行请求,也能保持稳定。
- 多语言兼容:Python、Node.js、Java 都能快速接入。
换句话说,它把“验证”这一层彻底兜住,开发者只需关注数据解析。
实战案例:某地图平台
一家地图服务公司,需要监控全国范围的充电桩状态。
他们最初用代理池 + Selenium,结果是:
- 成功率只有 60%,桩位状态缺失严重;
- 日志里全是 403 与验证失败;
- 技术团队忙着修脚本,几乎没时间做分析。
后来,他们引入穿云API:
- 五秒盾和人机验证被自动处理;
- 成功率稳定在 95% 以上;
- 并发查询支持全国范围的实时监控。
效果显著,他们终于能专注在用户导航体验和业务扩展上,而不是“修爬虫”。
配置与实践
如果你也在做充电桩数据采集,可以参考以下实践:
- 分区出口:同城请求优先用本地 IP,跨境任务分池执行。
- 差异化通道:实时状态走穿云API,静态资料(如桩点简介、图片)走普通代理直连。
- 速率与抖动:同域并发设上限,请求间隔加随机抖动。
- 增量采集:只更新变化点,不要每次全量拉取。
- 失败回路:403/验证 → 切 API;503/超时 → 退避重试。
- 日志监控:追踪成功率、延时与积压,及时做调优。
FAQ
1.能不能只用代理?
小量可以,大规模和跨境任务风险极高。
2.一定要 API+代理一起用吗?
不一定,小规模只用 API 也能跑。
3.图片和附件怎么抓?
先提取 URL,再按需下载,避免一次性拉爆。
4.速率怎么定?
从低并发起步,监控稳定性后逐步上调。
5.合规问题?
只采公开信息,限速,并遵守平台条款与隐私规范。
充电桩数据采集看似只是“拿页面”,但在 Cloudflare 的风控下,却成了一道技术门槛。
单靠代理,往往会陷入封禁与失败重试的死循环;而引入代理 API,尤其是穿云API,能让验证环节透明化,把精力还给业务。
如果说代理是“马”,能帮你跑更远,那么穿云API就是“驾车的缰绳”,让这匹马不至于失控。
在新能源行业快速竞争的环境下,谁能更稳定、更高效地拿到数据,谁就能走在前面。